当前位置:财富500强首页 > 理财 > 新闻正文

降息了!对理财有何影响?

来源于本站原创 2023年06月26日 阅读(

银行存款利率又降了!

继多家中小银行接连降息后,6月8日,工行、农行、建行、中行、交行和邮储银行六家国有大行集体下调存款挂牌利率——

人民币活期存款利率下调5个基点至0.20%

2年期人民币定期存款利率下调10个基点至2.05%

3年期挂牌利率下调15个基点至2.45%

5年期挂牌利率下调15个基点至2.45%2.5%

在多轮降息潮之后,银行存款利率正式告别“3时代”,就连因“高利息”标签一直广受追捧甚至“一单难求”的大额存单利率也随之下调,目前农行、建行、工行等银行的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已经收窄到3%以内。

这还不算结束,存款利率下调后央行6月13日又出手:下调常备借贷便利利率(SLF),隔夜期下调10个基点至2.75%,7天期下调10个基点至2.9%,1个月期下调10个基点至3.25%。这是自2022年8月以来首次调整。

在一些储户感叹“幸好存得早”之余,有更多人在纠结,利率还会继续降吗?以后钱该放在哪里呢?

银行利率为什么频频下调?

银行利率为什么频频下调?有两方面因素。

一是为了促进居民消费,拉动经济增长。2022年以来理财净值化、股市波动、房地产市场疲弱的环境下居民财富流向存款,去年我国居民存款新增17.84万亿元,创历史新高。在这种情况下,存款降息有望增加消费倾向,刺激消费回暖、经济复苏。

二是为了缓解银行息差压力。银行主要是通过吸收存款支付利息以及发放贷款收取利息,从中获取息差收入,近年来在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下,企业和个人贷款扩张速度明显放缓,另一端银行储蓄金额不断上升,导致银行息差收入下降压力增大。存款利率下降有助于减少存贷款利率倒挂导致的“资金套利”。

总体来看,下调存款利率,有利于推动资金进入投资领域和用于实体经济,也有利于刺激消费。

利率还会继续降吗?

往后看,存款利率还会继续降吗?

专家普遍认为,存款利率调降是必要且积极的做法,未来还有继续调降的空间。展望下半年,结构性工具的支持力度将会持续,二次降准可以期待,年内存在再次降息的可能性。

那么,二次降息的可能触发因素有哪些呢?首先,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考量下,降息对财政可持续性的加持;其次,如果发生局部性阶段性的金融风险,货币宽松(尤其是降息)具有的较强信号显示效应,有助于防风险与稳定市场情绪。

提及未来的存款降息空间,中金公司认为,未来1到2年存款平均利率仍有约20BP的进一步降息空间。

钱往哪里投?

随着银行存款利率走低,如何理财成为投资者讨论的热门话题。从中长期看,市场无风险利率下降是大势所趋,“闲钱理财”类的短债基金当前投资价值凸显。

一方面,短债基金的收益率具有一定优势。最近15年以来,短期纯债基金指数年化收益率3.38%,而且在每个完整年度都取得了正收益。(数据来源:Wind;数据统计区间:2008/1/1-2023/5/31。我国基金及指数运作时间较短,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,投资须谨慎。)

降息了!对理财有何影响?

数据来源:Wind;数据统计区间:2008/1/1-2023/5/31。我国基金及指数运作时间较短,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,投资须谨慎。

另一方面,相比权益类产品,短债基金的走势更平稳,在2008年到2023年前5个月,短债基金指数每个年度的最大回撤都未超过-1.32%。(数据来源:Wind;数据统计区间:2008/1/1-2023/5/31。我国基金及指数运作时间较短,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,投资须谨慎。)

从收益和风险特征来看,短期纯债基金或是投资者对抗通胀、闲钱理财的理想之选。

国泰基金自2018年开始布局第一只开放式中短债——国泰利享,此后几年时间里不断丰富细分产品线,持续推出覆盖30天、60天、90天、等不同期限等具有不同持有期的短债产品,满足投资者不同的流动性需求。

国泰基金旗下短债产品历史业绩表现优异,回撤控制出色,在严控风险的前提下为持有人实现了良好的收益回报。其中,成立时间最长的国泰利享中短债近三年累计收益率为9.72%,同类排名前8%;在去年四季度的债市剧烈波动的市场环境中,产品最大回撤30BP,仅为全市场短债基金平均最大回撤的一半,业绩出色的同时,还表现出了极为优秀的风险控制能力。

降息了!对理财有何影响?

数据来源:Wind,产品业绩已经托管行复核。同类排名来自海通证券短债债券型,同类平均来自Wind二级分类短期纯债基金。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,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。相关产品的各年度完整业绩及业绩基准业绩请见最后的备注。

除了短债基金,国泰“闲钱管家”系列还对存单基金和货币基金进行了全面布局,为广大投资者提供多元化的选择。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,国泰现金管理团队规模合计超3000亿元。(数据来源:基金2023年一季度报告;数据截至:2023/03/31。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,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,其他基金业绩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。)

相关阅读

免责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无关。文中内容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,本网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。本网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