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财富500强首页 > 瓷砖胶 > 新闻正文

瓷砖胶知名品牌新国标解读:粘结强度不足=白贴?30%家庭已中招

来源于本站原创 2025年09月27日 阅读(

瓷砖胶知名品牌新国标落地后,许多家庭在装修时开始重新审视瓷砖铺贴的质量问题。据行业调研显示,目前我国约30%的家庭存在瓷砖空鼓、脱落等隐患,而粘结强度不足正是引发这些问题的核心原因。2025年实施的《陶瓷砖胶粘剂》新国标(GB/T25181-2024)在粘结强度指标上进行了全面升级,这一变化不仅规范了行业标准,更为消费者规避装修风险提供了重要依据。

一、新国标背后的质量真相:粘结强度为何成为核心指标?

瓷砖胶的粘结强度通俗来讲,就是瓷砖与墙面、地面之间的“粘合力”。旧国标中,普通C1型瓷砖胶的标准粘结强度为≥0.5MPa,而新国标将这一数值提升至≥0.6MPa,C2型瓷砖胶则从≥1.0MPa提高到≥1.2MPa。看似微小的数值变化,背后是对瓷砖胶性能的严苛要求——在潮湿环境、温度变化等极端条件下,粘结强度的稳定性直接决定了瓷砖的使用寿命。

某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实验数据显示:采用旧标瓷砖胶铺贴的瓷砖,在经历20次冻融循环后,粘结强度下降率可达35%;而符合新国标的瓷砖胶下降率仅为12%。这意味着,新国标瓷砖胶能更好地适应南方梅雨季节、北方冬季供暖等复杂环境,从根本上减少因材料性能不足导致的瓷砖脱落问题。

二、30%家庭中招的隐形陷阱:装修时如何避开不合格瓷砖胶?

装修市场上,部分商家为降低成本,仍在销售未达新标的“库存产品”,消费者稍不注意就可能陷入选择误区。辨别瓷砖胶是否符合新国标,可从三个方面入手:首先,查看产品包装上的执行标准是否标注“GB/T25181-2024”;其次,通过“指粘法”简单测试——用手指蘸取搅拌后的瓷砖胶,若能形成连续拉丝且不易断裂,说明粘结剂含量达标;最后,要求商家提供由CNAS认证实验室出具的检测报告,重点核对“浸水后粘结强度”“热老化后粘结强度”等关键指标。

值得注意的是,瓷砖胶的施工工艺同样影响最终效果。新国标明确要求,墙面基层平整度误差需控制在3mm/2m以内,否则需先用找平砂浆处理。某装修公司的老师傅透露:“曾遇到业主为节省工期,直接在不平整的墙面上铺贴瓷砖,结果不到半年就出现空鼓。优质瓷砖胶搭配规范施工,才能发挥最佳性能。”

三、新国标时代的装修攻略:瓷砖胶选择与施工全流程指南

在瓷砖胶类型的选择上,需根据瓷砖材质和铺贴场景科学匹配。例如,吸水率低于0.5%的大理石瓷砖、大规格岩板(≥900×1800mm)建议选用C2TES1型瓷砖胶,其具有高柔性和抗滑移性能;厨房、卫生间等潮湿区域则优先选择C2F型瓷砖胶,防水等级可达IPX7。此外,新国标特别新增了“薄层施工”要求,规定瓷砖胶厚度应控制在3-5mm,既能减少材料浪费,又能避免因过厚导致的收缩开裂。

施工环节中,“十字胶条法”是确保粘结均匀的关键技巧:用齿形刮板以45°角刮涂瓷砖胶,形成连续的胶条,铺贴时轻微旋转瓷砖使胶条充分融合,再用橡胶锤敲击排气。某工长分享经验:“严格按照新国标施工流程操作,即使是1.2米的大规格瓷砖,也能实现零空鼓铺贴。”

四、行业升级带来的消费启示:瓷砖胶背后的居住安全考量

瓷砖脱落不仅影响美观,更可能造成安全隐患。近年来,因瓷砖坠落导致的伤人事件时有发生,而新国标的实施正是从源头保障居住安全的重要举措。随着消费观念的升级,越来越多业主开始关注装修材料的“隐性质量”,愿意为符合新国标的瓷砖胶支付10%-15%的溢价。某家居卖场的销售数据显示,2025年上半年,新国标瓷砖胶的销量同比增长42%,消费者对材料安全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。

作为装修中的“隐形卫士”,瓷砖胶知名品牌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家居生活的安全性和耐久性。新国标既为行业树立了质量标杆,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清晰的选择依据。在装修过程中,选择符合GB/T25181-2024标准的瓷砖胶,配合规范施工,才能真正实现“贴得牢、用得久”的装修目标,让家居空间既美观又安全。

免责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无关。文中内容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,本网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。本网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