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财富500强首页 > 财富资讯 > 新闻正文

财富资讯新动向:超22万亿定存到期资金如何布局?

来源于本站原创 2025年10月13日 阅读(

财富资讯新动向:超22万亿定存到期资金如何布局?

2025年以来,随着居民财富管理意识的觉醒与市场利率环境的变化,银行定期存款这一传统“安全垫”产品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流动性释放压力。据央行最新数据显示,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,我国居民定期存款余额达148万亿元,其中未来6个月内即将到期的资金规模超过22万亿元。这部分资金如何从低息定存中“搬家”,寻找更优配置路径,已成为当前财富管理市场的核心议题。

一、定存“搬家”背后:利率下行与资产荒的双重驱动

近年来,全球主要经济体持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,我国LPR(贷款市场报价利率)已连续12个月维持低位,1年期定存基准利率降至1.55%,部分中小银行实际挂牌利率甚至跌破1.4%。在此背景下,定存的“保值”功能逐渐弱化——以22万亿元到期资金计算,若继续选择传统定存,一年利息收益不足3400亿元,较2020年利率高点时缩水超40%。

与此同时,“资产荒”格局的延续进一步加剧了资金的配置焦虑。Wind数据显示,2025年上半年新发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仅2.89%,信托产品预期收益跌破6%,而优质债券的信用利差持续收窄,高评级城投债收益率已接近银行大额存单水平。在“收益洼地”效应下,22万亿到期资金正从银行体系加速溢出,涌向权益市场、另类资产及跨境配置领域。

二、四维配置框架:破解万亿资金的“去向难题”

针对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,22万亿到期资金可通过“核心+卫星”策略实现分层布局,兼顾安全性、流动性与收益性。

(一)稳健型核心配置:固收+与存款类创新产品

对于风险厌恶型群体,“固收+”产品仍是替代传统定存的优选。这类产品以债券为底仓,通过配置少量股票、可转债或打新增强收益,2025年以来年化收益率普遍在4%5.5%区间,回撤控制在3%以内。例如,某头部基金公司发行的“安盈稳健6个月持有期”产品,规模突破500亿元,其前十大持仓债券平均评级为AAA,辅以15%的沪深300指数增强仓位,近一年收益达4.87%,显著跑赢定存。

此外,部分银行推出的“智能通知存款”和“协定存款升级版”值得关注。这类产品支持7×24小时赎回,活期便利与定期收益兼顾,年化利率可达1.8%2.2%,适合存放36个月内的短期闲置资金。

(二)权益类卫星配置:聚焦高景气赛道与红利资产

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投资者可将20%30%资金投向权益市场。当前A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,沪深300指数市盈率仅9.2倍,低于近十年80%分位数。配置方向上,可重点关注两大主线:一是受益于政策红利的硬科技领域,如半导体设备、工业母机、新能源储能等,2025年行业复合增长率预计超20%;二是高股息策略,沪深300红利指数近12个月股息率达5.1%,且成分股多为现金流稳定的消费、公用事业龙头,兼具防御性与进攻性。

值得注意的是,通过公募REITs参与基础设施投资成为新趋势。截至2025年6月,国内公募REITs市场规模突破2000亿元,涵盖高速公路、产业园、数据中心等资产,平均年化分红率达4.5%6%,且具备二级市场流动性,为资金提供了“类债券+资产增值”的双重属性。

(三)另类资产:黄金、大宗商品与私募股权

在通胀预期升温与地缘政治扰动下,另类资产的避险属性凸显。2025年以来,伦敦金现货价格上涨12%,COMEX黄金期货持仓量创三年新高。投资者可通过黄金ETF、实物黄金或黄金积存计划配置5%10%仓位,对冲货币贬值风险。

对于高净值人群,私募股权(PE)与私募债权(PC)成为长期配置的关键拼图。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,2025年上半年医疗健康、硬科技领域私募股权融资规模达3200亿元,头部机构管理的人民币基金内部收益率(IRR)中位数达15.8%。不过,这类资产流动性较差,建议配置比例不超过可投资产的20%。

(四)跨境配置:布局低估值市场与汇率对冲

随着QDII额度的扩容,跨境资产配置门槛进一步降低。2025年二季度,港股恒生指数市盈率仅8.5倍,市净率0.8倍,处于历史10%分位数以下,部分互联网科技龙头股息率超7%,具备较高安全边际。此外,美联储加息周期的结束使美元资产吸引力边际减弱,而东南亚股市(如越南VN30指数、印度Sensex指数)在经济高增长驱动下,近一年涨幅分别达18%和22%,为资金提供多元化选择。

三、风险警示:万亿资金迁徙中的“暗礁”

尽管配置路径多元,22万亿资金在“搬家”过程中仍需警惕三大风险:一是部分中小银行推出的“高息揽储”产品可能隐藏流动性危机,需仔细核查银行资本充足率与资产质量;二是权益市场波动加剧,投资者需避免盲目追涨主题基金,建议采用定投或分批建仓策略;三是跨境投资需关注汇率波动与地缘政治风险,可通过外汇掉期或外币理财进行对冲。

22万亿定存到期资金的再配置,不仅是居民财富管理习惯的一次“范式革命”,更是中国金融市场从“间接融资为主”向“直接融资主导”转型的缩影。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,在“收益与风险并重”的原则下,通过科学的资产配置实现财富保值增值,将成为穿越经济周期的核心能力。而对于市场机构,如何捕捉这一波“资金洪峰”带来的机遇,推出更适配的产品与服务,或将决定未来五年财富管理行业的竞争格局。


免责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无关。文中内容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,本网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。本网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。